肝硬化免疫學變化有何意義?
http://www.adolfosalazar.com2009-10-09 09:24:00 來源:全民健康網
業已證明這些抗原主要是腸原菌。大量的抗原刺激脾臟、淋巴結等免疫組織,引起特異性免疫反應,于是產生了大量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增高主要是腸原菌刺激肝外免疫組織并由B細胞(漿細胞)產生的Ig增多所致,肝臟本身無制造Ig的能力。因此,Ig、γ球蛋白和總球蛋白增高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肝功能試驗異常,它們不直接反映肝臟損害,不能作為肝功能評價的指標。
但這些變化是肝臟間質細胞受累的表現與白細胞合成減少存在著共同的病理基礎,因此球蛋白增高伴有白蛋白減少時,對判定肝功損害有較大的價值。
肝硬化的球蛋白增高與肝臟器質性變化程度相平行,升高愈顯著表明器質性變化愈
明顯,則預后愈差。
在肝硬化患者中,約2/3的人可能會出現嘔血或黑便,我們稱之為上消化道出血。隨著肝硬化的進展,門靜脈壓力不斷升高,其主要并發癥之一是曲張靜脈破裂致上消化道大出血,病情兇險,病死率高[[編輯推薦:人工血管救活肝硬化男子]]
本文來源:全民健康網 編輯:wuya
看了本文的網友還看了
網友關心話題